剑阁下乡创业项目的简单介绍
- 加盟资讯
- 2023-04-09
- 35
我乃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,想在老家发展,但不知道从哪里入门?农业产业化有没有能适合我的,望朋友指点
你的想法很好,但一定要把项目选准。建议你先到县农工委办公室去,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,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欢迎你回乡创业的。至于到底做什么,这要看县上的产业发展规划有些什么项目,你可以和他们共同选择,这样就可以争取到县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。否则,光你一个人单打独斗,很难成气候。
三国问题
马鸣阁——三国阴平古上的险要阁栈 广元市西十五公里处的三堆镇,是三国阴平古道上第一个驿站。境内的飞鹅峡栈道、马鸣阁栈道为三国时期所凿。据《华阳国志》载:“诸葛相蜀,凿石架空,始为飞阁,以通行道……”这条栈道,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取阴平、战武都、攻汉阳(魏改天水)的主要战略路线。
从三堆镇出发沿白龙江而上,经周家溪(今宝珠寺电站高坝处),牛心溪(原七里乡治地)、甘溪河口、莲花池就到了马鸣阁的遗址——鲁班峡,峡上大高山是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地方。据《昭化县志》载:“木马山,俗称大高山,蜀相诸葛造木牛流马于此。”峡内崖壁上栈道孔犹存,可供游人鉴赏。
鲁班峡内,水流湍急,惊涛拍岸,声若马嘶(马鸣阁以此得名),气势磅礴。峡两岸峰恋层叠,壁若削,崖间竹树丛杂,藤蔓络缀,野草山花,红绿相映,在千仞崖壁上,构成若市、若园、若楼台、若群兽,千姿百态,形状各异,风光别致,蔚为壮观。右面崖壁,临山势延伸,最高处可达数丈,足见古时马鸣阁之险竣,是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险要关隘。
《名胜记》载:汉先祖遗将陈式绝马鸣阁以拒曹操,操闻之叹曰:“此关过汉中阴平乃咽喉之地也。”所以,魏伐蜀期间,曹兵一直辟开马鸣阁要隘,而马鸣阁却成了诸葛亮当进屯兵积粮最安全有利的地方。后来,当他祁山战败后,曾调动马鸣阁之兵,出奇制胜,为攻阴平、武都两郡立下战功,蜀相诸葛亮亲自率兵攻打祁山,敌方南安(今陇西县东)天水(渭南西南)、安定(镇原县南)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震响,魏明帝遣曹真军眉,命张合拒亮。亮遣大将马谡为前部,在街亭与曹真军大将张合交锋,谡不听王平劝阻失掉街亭,列柳城两地,逼诸葛亮自西县(今天不西南)携父老退还汉中后,挥泪斩马谡以谢众,交上疏自贬为右将军,行丞相事(见《秦汉史》十二章“三崐国始末”)。魏太和二年(公元228年)冬,诸葛亮得知东吴孙权大破曹休,魏兵东下,关中空虚,即带兵复出散关,围攻汉阳(天水),曹真遣将费曜拒亮,亮因粮尽退兵,魏闻之,派王双追亮,被诸葛亮设伏战败斩首。太和三年(公元229年)诸葛亮遣驻守马鸣阁的大将陈式,出兵攻取武都、阴平两郡(今文县西北),魏将郭淮率兵欲迎击陈式,这时,诸葛亮领大军堵击一陈,淮退兵,亮挥师追击,追至建威(今成县西北)郭淮退还,亮一举攻取武都、阴平二郡。后主闻报,派使祝贺,下诏恢复诸葛这丞相相位……(《三国兴亡》“诸葛亮伐魏”。)由此可知,马鸣阁在三国兴亡史上,特别是对诸葛亮出师北伐,安靖西蜀,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。所以,在取得武都、阴平胜利后,诸葛亮把精力集中在关中,他在返回汉中前,设中军帐于广元东朝天峡之汉王山下,诸葛在此运筹帷幄,写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雄文——《后出师表》,故人们至今把;这里叫做“笔筹驿”。所以,川北民间流传有:“没有阴平之胜就没有诸葛亮六出祁山。”
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,守剑门关险,是连接四川与陕西、甘肃的通道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。地理上,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,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低山地貌特点显著。它的四周,东邻苍溪县,西界梓潼县、江油市,南连阆中、南部县,北接广元市中区,108国道、宝成铁路纵贯境内,嘉陵江依县东而流,交通快捷方便。全县辖12区(开发区)57乡(镇),人口67万。县城普安镇(座落在县中部偏北的汉阳山麓、闻溪河畔,城区面积2.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万余人,现为全县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)由于交通、水资源等制约因素,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,2000年6月22日,国务院批准同意,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。
剑阁县历史悠久,早在公元前三世纪,剑阁的先民就聚集、繁衍于斯,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。东汉末年,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,东晋永和三年(公元347年),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(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)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。唐先天二年(公元713年)设剑州,民国二年改州为县,因境内有“剑阁道”而称“剑阁”。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,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,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,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。
县内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、闻溪河、店子河、白龙河纵贯全境,河流总长670公里,皆汇入嘉陵江。气候温和温润,大势可谓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。
剑阁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,盆地北部柏林、马尾松疏林小区。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.06%。这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,种类繁多,其中较为珍稀的有牛羚、金钱豹、锦鸡、香獐、小熊猫、剑门画眉等。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,其中石英砂、煤、铁等矿产储量大、品位高,颇具开发潜力。
剑门关距县城30公里,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1992年被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。剑门关壁立千仞,横亘绵延。若天垒城郭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唐代诗人李白《蜀道难》中有云:“黄鹤之飞沿不得过,猿猱欲渡悉攀援”,极写剑门关之艰、险、难。“翠云廊”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,南至阆中,西接梓潼,北达昭化,蜿蜒三百余里,号称“三百里程十万树”,道旁古柏参天蔽日,多系明代栽植,是世界是保存了完整,规模最大的古柏群。中有一株奇特树种,松柏枝叶杂生,被命名为“剑阁柏木”,目前发现的仅此一株,被誉为“国之珍宝”。县城鹤鸣山,文物考证系中国道教发源地,以“三绝”闻名遐迩,一是唐代颜真卿手书《大唐中兴颂有序》摩崖碑;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撰《剑州重阳亭铭并序》碑;三是北朝晚期与唐代道教摩崖造像,凡二十一窟,石刻技艺精湛,人物逼真传神,内蕴博奥深微,堪称我国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瑰宝。武连镇北武侯山麓觉苑寺现存明代《佛传》壁画,共十七铺173.58平方米,209个故事。画幅宏大,构图奇特,张澜、张大千、邵宇等大师赞之为“艺苑奇珍”。
剑阁是农业大县,在县委、县府制定的“南梨北桃全县桑、南禽北牛(羊)全县猪(兔)”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以来,全县掀起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,经济作物种植、畜牧业、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大,涌现出一批“小康户”、“小康村”。
剑阁工业以小型轻工业为主,有食品制造业、纺织、皮革、木材加工、印刷、文化、建材、金属制品、电力、化学、医药、自来水等20多个门类。其中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“剑阁腊肉”、“剑门牌”火腿、蝴蝶猪头,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“星王牌”系列巾被、床饰以及县工艺社生产的“剑杖”等均为剑阁特产,被授予省、部级“名牌产品”称号,产品深受消费 青睐,远销国内外。
改革开放以来,县委、县府大力推行对内开放、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,商贾云集,市场活跃,非公有制经济得以迅速崛起,商业网点遍布城乡,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
建国以来50年间,剑阁的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,屡创佳绩,全县教育“普九”顺利达标,名校创建工程成效显著,剑阁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,剑阁职中是川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职中;1992年,剑阁成为“全国初级保健达标县”;1996年文化部授予剑阁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称号;今年又实施了150个村的“广播电视村村通”工程,受到省市好评。
进入二十一世纪,县委、县府制定了完整而科学的跨世纪发展战略,勾划出剑阁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:“十五”期间,剑阁要建成旅游大县、经济强县,社会经济协调发展,努力实现富民兴县。在这个前提下,努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旅游建设、经济结构调整、改革开放、新县城建设、非公有制经济、科技教育和市场开拓等“八篇文章”。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,有市场竞争能力的,以特色农业、生态旅游、食品加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。
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,在党中央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指引下,历届县委、政府团结一致,带领67万剑门儿女艰苦创业,奋勇争先,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、科技进步、城乡安定、人民富裕的新剑阁付出了巨大努力。今天,站在新的起跑线上,英雄的剑阁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开创剑阁发展历史的新纪元。
四川省剑州中学的历史沿革
四川省剑州中学的前身四川省剑阁师范学校(简称“剑师”),始建于乡村教育艰难起步的抗日战争前夜,是一所培养合格农村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。于1936年筹办,1937年春招生,始名“四川省立剑阁乡村师范学校”,原址在县城小东街兼山书院(现剑阁县教师进修校)、二贤祠故地。曾经是名震一时的川北最高学府,历届教师素质及教学设施居川北之冠。至1949年,乡(中)师、简(初)师毕业生计1900余名,生源来自省内外65县(市)。
1937年,剑师即有中共地下党活动,1938年秋成立了党支部,1940年夏,有党员34人。地下党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宣传真理,组织群众,激发社会各界爱国热忱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,在川北地区深具影响。
解放前的13年,虽政局不稳,校长更迭频繁,但“河岳英灵钟此辈,国家元气在斯文”的校门楹联始终鼓舞着剑师师生继往开来,献身教育,进步成长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,为剑阁师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,学校不断发展壮大。
1950年,剑阁中学并入,学校更名为“川北公立剑阁师范学校”。1952年改名为“四川省剑阁师范学校”,设中师、初师、短师、初中四部。1955年 7月,经绵阳专署批准,中师修业班归并广元师范学校,停招师范学生,学校调整为“剑阁县第一初级中学”。1958年恢复师范招生,1962年再度停招。此段时间,彭兆椿、尚子厚、夏力耘、何元氵是先后任校长。
1974年再度恢复师范招生,取名“剑阁师范班”,面向绵阳地区招生,赵德普为学校临时负责人。1975年王全志任副校长,主持学校全面工作。
1976年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国家形势好转,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逐步落实,地方办学热情高涨,一批骨干教师陆续调入。1977年,剑阁县委、县府决定辟地新建校园。是年,建校工作启动,广大师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,在努力教学、提高质量的同时,积极投身到大量的、繁重的建校劳动中,滋兰树蕙,筑路开渠,1978年,全校师生几乎是半天教学,半天建校劳动。
1979年,学校正式迁入山清水秀、风景宜人的卧龙山麓、闻溪河畔,当时占地80余亩。从此学校伴随着伟大祖国改革开放、科教兴国的宏伟步伐一日千里,蒸蒸日上。1981年春,经省教厅批准,学校正式命名为“四川省剑阁师范学校”。其时,剑阁师范师资雄厚,教育教学质量在绵阳地区13所中等师范学校中名列前茅,1988年被评为“四川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”。
1990年秋,中共剑阁县委、剑阁县人民政府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,王文海任校长。学校内部分设三处 (教务处、政教处、总务处)一室(办公室)。逐步实行校级领导分线管理、内部工作各处室运营机制。1994年,经省教委批准,剑阁师范正式步入四川省中师标准化建设学校行列,开始了1977年以来的第二次创业。1995年7月被国家教委列为世界银行“贫困二”中师子项目贷款学校,获世行12万美元贷款的设备设施。1992年至1995年,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广元市“最佳文明单位”,1995年建成剑阁县文教系统首家省级“卫生先进单位”,1996年档案工作达科技事业档案省级标准。
1997年11月27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(1997)149号文件《关于调整全省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》,学校将转轨办学。
1998年,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,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办学实践,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在当年的全省中师统考统查中,学校再获全市第一名,赢得“四连冠”的美誉,同年10月,学校创建成省级精神文明单位,成为全县教育系统唯一的既是省卫生先进单位,又是省文明单位的学校。
在承前启后、转轨转向的历史转折关头,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、高瞻远瞩、科学决策,明确了学校由中等师范向中学序列转轨的发展方向,确立了“整体优化、四全育人、突出个性、和谐发展”的办学理念,提出了“狠抓高中、办好初中、改革中师、扩大高函、突出艺体、平稳过渡”的过渡时期办学思路。
1998年8月,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(现绵阳师范学院)联合举办大专函授班,招收汉语言文学、数学、计算机、外语、音乐、美术、教育行管等7个专业10个班,学员500余人,遍及全县各中小学及其它行业,此后连续三年招生,为剑阁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。
1998年秋,学校根据剑阁县教委意见,首招高中新生3个班157人。1999年9月,招收首届初中新生340人,一时间学校形成中师、高中、初中、高函并存的格局。2000年秋,学校停止.招收中师学生。 2001年7月,首届高中高考告捷,名噪全县,生源猛增。同年秋季学校发展为35个教学班、2300余名学生、152名教职工的规模,开创了办学历史新纪元。
2001年7月23日经省教厅批准,学校正式转办高完中,并更名为“四川省剑州中学校”。9月25日,举行了盛大的更名仪式,市县领导向学校授牌、授印,学校从此正式走上普教序列。同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广元市合格高(完)中和广元市校风示范学校的验收。
2002年,学校命名为广元市艺术特色学校。第二届高考再创佳绩,连续产生两届全县文科状元而声誉鹊起。当前,学校拥有38个教学班,2779名学生,180名教职工,在以左明成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,全校师生团结务实、开拓创新、勤奋学习、踏实工作,正以饱满热情为创建省重点中学、巴蜀名校而不懈努力。
2003年,学校提出了“扩大质量增效益,提升质量树品牌”的办学思路,具休地说,学校要在面积上做大,在硬件上做强,实现规模型向品牌型转化;同时学校还要在生源上做大,在质量上做强,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。当年高考蝉联剑阁县文科状元,高考上本科99人。学校各方面工作局面喜人,获得省市县多项奖励。
2004年,学校拉开创建广元市重点高(完)中的序幕,各方面工作得到了更大推动,2005年5月学校通过市重的评估验收,被命名为“广元市重点普通高(完)中”。同年,学校被四川省国防教育委员会、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“四川省少年军校”。 2005年高考有6位同学分获全县理科第一、三、四、六、七、九名,其中4位同学跻身全市前20名,高分段人数及本科上线人数增长率均居全市第三位。
剑阁县普安镇到德阳孵化厂多少公里
驾车路线:全程约180.2公里
起点:普安镇
1.广元市内驾车方案
1)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,沿人民巷行驶100米,直行进入公安巷
2) 沿公安巷行驶110米,右前方转弯进入城北路
3) 沿城北路行驶390米,过左侧的汉阳山约220米后,左前方转弯进入三江路
4) 沿三江路行驶720米,右前方转弯进入G108
5) 沿G108行驶200米,过三江口大桥,稍向左转进入剑金路
2.沿剑金路行驶680米,直行进入青剑路
3.沿青剑路行驶22.9公里,过金子山大桥约310米后,直行进入青剑路
4.沿青剑路行驶90米,在第2个出口,朝G5/京昆高速(绵广)方向,稍向左转上匝道
5.沿匝道行驶690米,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
6.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111.6公里,过字库河大桥,直行进入成渝环线高速公路
7.沿成渝环线高速公路行驶29.3公里,在黄许/G108出口,稍向右转上匝道
8.沿匝道行驶550米,直行
9.德阳市内驾车方案
1) 行驶9.3公里,直行进入泰山北路
2) 沿泰山北路行驶1.8公里,右转
3) 行驶150米,到达终点(在道路左侧)
终点: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...
本文由投稿人小点于2023-04-09发表在成都创业号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uninggang.cn/article/40124.html